■ 《媒体传达新时态》— 吴洁 编
尺寸:889mm*1194mm 1/32
页数:209页
装帧:平装
定价:48.00元
书号:ISBN 978-7-5608-8111-9
出版日期:2018.10
■ 时间之态(节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大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专业教学如何围绕着教育的最终目标展开?这不仅是教育从业者,也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追问和探寻的,也许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是必然的,但结果却非短期所能窥见,让我们拭目以待。
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大事记
在一个移动数字媒体时代,出版一本印刷的实体书,而且是这样一本总体上是讨论新兴媒体的书时,似乎总觉得有些不合时宜。同样的尴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出版时,其作者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序言中也只能自嘲释之;但这本二十年前的书,直至今日依然被各大院校列为新媒体理论的主要参考书之一,虽然大多数人初读的是电子版,但作为收藏或为反复研读之用,依然会购买纸质版的书。
《手疗》,互动装置,陈逸云,2012
事实上,我们这本书的主体内容,其最初之面貌也并非先以文字示人,而是以当面采访的影像或远程采访的录音的媒体形式而存在的,而且早在2014年底到2015年初就基本完成;但最终呈现则是三年后的今天,可以说确实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本书出版被搁置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源于我作为策划者的不确定——在所有媒介中,文字越来越被边缘化;期间恰逢2016年秋同济大学与德国B3国际动态影像展合作策划了名为“动境”的展览,这些采访影像也作为参展作品被放映,并且在开展之前,匆忙间将声音初步转化成文字,临时打印的文本作为作品展映的附件供参观者阅读。这本册子获得了大家的积极反馈,之后书的内容也得到了出版社的肯定,因此最终决定将其付诸纸面。
《Mapping》,互动装置,张福也&郭冲,2011
在这本书里我们回顾了学院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学院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的变革既是时代的推动,也是学院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导的结果;另外,对其中可能成为未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考范例的往届毕业生进行回访和研究的想法的实施,成为迫切的任务。其次,2014年前后国家战略发展中提出的“创新创业”成为讨论的热点,这一讨论同样对设计专业领域形成冲击。
采访过程中,既包括对被采访校友个人基本情况的回访,也包括对其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的调研。本书以文字为主,图片则主要来自2011年之后的学生作品,包括目前还在读的媒体与传达设计方向学生的课程习作。
“你正在从事的行业是什么,当前工作环境、状态是怎样的?”
“你认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创作的时候,你的灵感通常来自哪里?”
“在同济读书时候最喜欢哪一门课?”
“你对现在在校的学生有什么建议?”
“你如何看待设计与技术的问题?”
“你觉得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有哪些优势或哪些需要提高的方面?”
采访校友名单
学生就像蒲公英种子,毕业后离开学校母体随风播向远方,他们在大地坐标上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未来意向。在这样的时空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期盼着能在天地间画出美丽闪亮的生命成长群像,落地、扎根、传承、发育、创新,在赋予整个大地生命活力时,找到个体的生命意义。
对于校友职业生涯的调查与研究,是一次蒲公英种子播撒轨迹和成长图景的刻画,更是对教育成果的呈现、对大学教育成功标准的检验、对我们专业教育方向的评估。我们一直思考的是如何使毕业的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达到平衡,使专业能力的实用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美交互。
吴志强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院院长
《CITYRAMA》,影像,张何辛,2017
■ 序言二(节选)
近百年来,设计经历了从“创造风格”到“驱动创新”的范式转型。一方面,设计的角色、使命、方法和工具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计的对象也已经拓展到关系的设计、交互的设 计、服务的设计、系统的设计、组织的设计、机制的设计等;另一方面,设计也已经从产业 链和创新链的一个环节,拓展到了系统和全流程的贡献者。
在这个语境下,“媒体”也好,“传达”也好,都有了新的内涵。“媒体”可以成为促成某种形态,比如创新、商业成功和美好生活的工具。它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甚至信息、产品、服务、建筑、城市、系统,都可以成为广义的媒体或是媒介。而传达,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互方式。2014 年,同济把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合并为“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方向,就是希望能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开始这个学科方向新的探索。
《Touch Types》,交互装置,于华婷,2017
吴洁老师主编的这本《媒体传达新时态》,从一个个毕业学生的视角,为学院教学的发展留下一幅幅鲜活的影像;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为学院这个生态系统的生长立一个有血有肉、神采飞扬的动态造像。我希望,即将付梓的这本书,会成为一个系列的开端,不断地出版下去;我也相信,假以时日,这本书的价值和书以外的价值,都会随着学生和学院的成长,越来越得以彰显,历久弥新。
娄永琪
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现任院长
《神曲》,互动装置,赵雨晨,2013
新兴媒介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介入中国艺术设计领域,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本书记录了三十年间三十位新兴媒介相关领域前沿工作者对行业发展的探讨,他们包括新媒体艺术家、大学教师、动态影像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游戏公司创始人及互联网创业者等,他们探讨不同领域中数字技术和设计专业的结合及其未来发展、当前工作状态以及对设计和学校教学的反思。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新兴数字媒体发展过程中,设计本身从内容到形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的变化;同时广义的设计已经无处不在,正在和社会各个领域相互影响和渗透。
本书对动态影像设计、新媒体、数字创意、游戏设计、交互设计等领域学生的在校学习和职业规划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书收录的关于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对设计教学应对未来发展的反思,对设计院校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新书发售中,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